(1)有限修復論:人類的神經元數量巨大,中樞神經系統傳出神經元約數十萬個,傳入神經元約百萬個,中間神經元約一百億個。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近于無限,局部環路在高級神經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在種系進化中,參與組成局部環路的神經元的數量和比例逐漸增多。神經元突起互相通連組成神經網。追求結構損傷后完全性復原,理論上和實踐中都不現實,一般是部分和有限修復。
(2)重新學習論:正常嬰兒從出生到6歲需要經歷300萬次訓練,才能達到近乎成人的行走能力。1969年,Luria等提出功能重組理論,即再訓練理論,認為傷后腦殘留部分通過功能區重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經喪失的功能,在此過程中,特定康復訓練是必需的。而對于通過外源性干預獲得的神經部分修復,一旦神經有了新的連接,身體同樣需要有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
(3)儲備下降論:人類中樞神經系統儲備能力很大,中樞神經系統只要有10%~15%神經結構完整,就可能保持近85%~90%功能。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通過內源性和外源性神經修復,即使獲得一定程度功能恢復,神經儲備仍有不同程度下降。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類似于/形曲線,當10%左右結構修復,雖然功能可能獲得質的飛躍,但尚處于極不穩定期,為曲線陡峭段,缺少儲備,很易下滑和功能退步,故在不穩定期要特別強調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4)終生鞏固論:腦和脊髓損傷后正規、足量和長程神經康復治療對神經功能恢復舉足輕重,在神經修復基礎上,神經康復鍛煉能將臨床神經功能改善完善。根據目前神經修復學的發展和能力,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其結構修復所能達到的程度仍僅是少或極少部分。因受傷嚴重者神經–肌肉冗余儲備量遠遠低于正常人,代償空間有限,故強化鍛煉比常人更重要。不堅持或減少最低限度神經康復訓練,即使已經獲得的功能改善也將逐漸丟失。大量、重復、長期乃至終生艱苦的鍛煉,對病情嚴重者尤為必要。神經有限修復加持續有效功能鍛煉,將獲得長期維持人體運動功能修復理論值狀態,這是用進廢退理論的體現。
神經修復學“五駕馬車”(5N法則)神經再生、神經修補或替代、神經重塑、神經調控、神經康復,可作為神經修復學干預方法的“五駕馬車”(5N法則)。廣義的概念還應包括神經保護。
(1)神經再生:指特定條件下神經元突起,主要是軸突再生。完整有效的再生過程包括再生軸突出芽、生長和延伸,與靶細胞重建突觸聯系,實現神經再支配,使功能恢復。這一過程包括構筑重建、代謝再現和功能修復三個方面。而新生神經元在神經環路中的整合需要調控以避免副反應,所以,神經再生要有神經修復學的“合理內核”才更合理和具有實際意義。
(2)神經修補或替代:主要是指神經系統脫髓鞘病變的髓鞘化修復以及神經細胞缺失后的細胞替代。
(3)神經重塑:是指在環境變化或受傷時,神經結構和功能的相應自身適應變化。低等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很強,高等動物則減弱,人類更弱。在中樞神經元相聯系的環路上,不僅功能而且結構上也可以改變。這種改變使中樞神經環路網某些部分的結構可以重新組織或改建,其基礎是突觸結構重新建立。在復雜神經通路和局部環路中,再生和傳導的神經沖動可調制和修飾局部功能。
(4)神經調控:是指在神經科學層面,利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技術依靠電、磁、激光等物理(刺激)或化學手段,通過激發神經通路和環路,來改善人類生命質量的科學、醫學以及生物工程技術。
(5)神經康復:是通過代償性運動或者替代性運動方式來完成過去可以完成的活動。強化康復訓練可以調制自然恢復的過程,如腦卒中后活動技能恢復與腦運動神經功能重組、軀體功能恢復和行為代償策略有關。發芽、重建神經反饋回路是功能改善的基礎,但必須在反復訓練條件下才能獲得。中樞神經功能改善可從幾個月至數年。在這期間通過學習——獲得——強化,再學習——獲得——強化的相互交替,最終達到固定性,使其功能真正取得客觀上的進步,這就是中樞神經的康復基礎。也提示康復訓練對中樞神經功能修復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中樞神經修復學》、《神經修復學—21世紀新學科、新理念、新領域》
內科是我院重點臨床業務科室,并擁有獨立住院病區,設病床60張。科室組建有一支由具有數十年三甲醫院工作經歷資深專家領銜的醫療團隊。科室以中西醫結合為診療特色,日常開展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內分泌等各種內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癥的診療工作,出診專家經驗豐富,醫術精湛。科室擁有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活動平板試驗機、肌電圖儀、腦電圖儀、經顱多普勒、肢體動脈檢測儀、肺功能檢測儀、睡眠檢測儀以及高清數字胃腸鏡等現代化的診療設備;同時,醫院還配套有核磁共振、聯影CT、多功能DR、飛利浦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細胞檢測儀等核心檢查技術設備,硬件條件及配套設施齊全。
為提高公眾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認識,普及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
在永林,有這樣一群醫生,他們以仁醫仁術為患者祛除病痛;以熱誠…
對于很多患者而言尤其是一些久治不愈的患者,遇到一位技術高明的…
為進一步加強委員走基層履職活動,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文化傳統,…
近日,由北京永林醫療(集團)創始人、北京永林中西醫結合醫院趙…
廣大參保人員: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決策…
1990年分配到北京紅星醫院(國家體委科研所整體治療住院部,現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師從國內骨傷科…
師從于老一輩豐盛骨傷科知名專家張家騏。擅長手法結合中藥治療骨傷骨折、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
本科學歷,北京針刀醫學會常務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從事中醫骨病臨床工作45年余;擅長診…
本科學歷,畢業于吉林醫學院臨床專業。先后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市仁和醫院任骨科專家、科主任等…
總結形成了針刀-手法-康復鍛練三維療法和物理治療-注射治療-微創手術三階梯疼痛治療方案,治療頸椎病、…
擅長肩、膝關節鏡手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半月板損傷,前后交叉韌帶斷裂;肩袖損傷,盂唇損傷,肩峰下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