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但對一些人來說,刷牙的方式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刷的時長不超過1分鐘,手法也是胡亂一氣……
由于牙刷很難清潔到牙縫深處,久而久之,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和細菌,就會變成“石頭”一樣的物質,這些“石頭”就是牙結石。
牙結石不僅讓人口臭、牙齦出血腫痛,還會影響全身健康。
人的口腔內有800多種細菌。細菌同唾液、食物殘渣共存,就會粘在牙齒表面,形成無色的牙菌斑。
雖然我們每天都會刷牙,但刷牙大概只能清除70%的牙菌斑。剩下的“垃圾”則會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漸鈣化,形成刷不掉的牙石。
牙石的形成有3個階段:
1、未及時清理的食物殘渣混合唾液,在牙齦溝上聚集形成牙菌斑,成為牙石的“地基”;
2、牙菌斑與唾液中鈣、磷離子結合,逐漸被鈣化成初始的牙石;
3、牙石繼續沉積、礦化,造成牙槽骨吸收,發展為牙周病。
牙結石雖然不疼不癢,但堆積多了會“跑到”牙齦底下,造成牙齦、牙周組織炎癥,導致牙齦出血、萎縮、口腔異味,嚴重時還會出現牙齦發炎溢膿、牙縫變大、牙齒松動乃至脫落。
如果牙結石引起牙周疾病,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
1、多項研究表明,牙周病的致病細菌進入血液循環后,可能會引起細菌性心內膜炎或腎小球腎炎等疾病,并增加冠心病的發病風險。
2、引起牙周炎的致病菌有可能被吸入肺中,或通過牙周袋上的小潰瘍進入血液循環,從而引起感染,誘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急性發作。牙周炎越嚴重,肺功能就越差。
3、懷孕期間得牙周病,容易引發早產。
4、牙周病造成牙齒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下降,也會直接引起消化不良。